簪花仕女圖 (電子書)

NT $ 152


〈簪花仕女圖〉為唐代周昉所繪,圖為絹本設色,長180公分,高46公分,現收藏於中國大陸遼寧省博物館。

  畫中描繪五位衣著艷麗的貴族仕女、一位執扇侍女,在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,仕女們高聳的髮髻上都簪著艷麗的鮮花,把仕女的美貌與香氣襯得更加誘人,逗狗、摘花、散步、撲蝶,各種姿態生動而自然,向人們展示了唐代仕女閒適愜意的生活。

  唐代周昉的仕女畫被稱為「古今冠絕」,古往今來無人能出其右,然而出生豪門的他,生平留下的資料卻是不多,我們只能從其家族開始研究。發現周昉生於貴冑之家,家中有尚武之風,祖父周以悌曾任安西大督護、父親周泌官拜河西節度使、長兄周皓任執金吾,典司京城內禁軍,其家族頗受唐朝皇室重用,故周昉能自由自在地出入豪門貴冑宅府。而據其兄周皓隨哥舒翰征吐蕃事蹟,推論周昉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(西元713-741),由貞元末年有新羅國商人以高價收購十卷其畫,推論周昉約卒於唐德宗貞元年間(西元785-805)。

  周昉「初效張萱」,張萱曾以「金井梧桐秋葉黃」詩句畫〈長門怨〉,畫中有詩、意韻綿長,周昉也學習張萱將詩詞意象融入圖畫中的表現手法,所以我們特別留意〈簪花仕女圖〉在景色、物品與仕女動作,試著找出周昉於圖像中隱含的意象與內涵。

  張萱與周昉在仕女畫上仍有些許差異,兩人生活在安史之亂的前後,時代的氛圍也間接影響到畫家的畫作風格,生活於盛唐的張萱〈虢國夫人遊春圖〉和〈搗練圖〉的題材內涵相較是比較歡愉開闊的,而中晚唐的周昉〈簪花仕女圖〉則略顯哀戚,呈現經過唐朝「安史之亂」的動盪後,後宮仕女們慵懶閒散的精神狀態,成為走向下坡路的大唐帝國縮影。

  〈簪花仕女圖〉的主題是唐朝的美麗仕女,漫步後花園中,然而在周昉的筆下,這些深宮貴婦透露一種憂時傷春的情思。周昉特意將古代流行的簪花習俗在畫中呈現,仕女們頭上簪戴的花朵也都有其象徵意涵,牡丹象徵富貴、蓮花象徵憐愛、海棠象徵美豔、芍藥象徵約定,而花園中的辛夷花則運用了王維〈辛夷塢〉獨自開落的意象,暗喻美麗的仕女只能獨自在園中漫步,而無良人欣賞,如單飛的蝴蝶、單行的白鶴。手指輕拈折下的石榴花,則是要勸君把握春光,花開堪折直須折,珍惜眼前玉色佳人,勿負良辰,衣上成雙的鴛鴦、成對的白鶴、象徵團圓的團扇,盡訴衷腸。

  全書先以〈畫家周昉生平故事〉、〈簪花侍女圖的成畫與流傳〉、〈唐代女性與周昉仕女畫〉三篇文章概述〈簪花仕女圖〉的作者、內涵、流傳、成就,俾使讀者有初步的認識,書末以〈結語〉分析全畫結構、技法與意涵,讓讀者對周昉細膩經營的〈簪花仕女圖〉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  全書中段是〈簪花仕女圖〉全畫的分段解說,根據周昉於屏風上的分段,將全畫區分成三個段落:戲犬、拈花、捉蝶,細細分析畫卷的佈局、結構與意涵。三個場景皆有兩個人物,平均分散畫卷之中,而倆倆的關係、自身的衣著、穿戴的首飾皆不相同,鉅細靡遺地將每個仕女的動作、神態、心思皆細膩地呈現於絲絹上。

  畫師所處的朝代與歷史背景經常深刻影響其畫風,為了讓讀者掌握周昉的時代背景及流行時尚、婦女妝扮,本書特別蒐集唐朝古文物之圖像,如唐三彩、鎏金銅菩薩、金梳、金鐲、釉瓶、婦俑等,襯托版面更為豐富。

  〈簪花仕女圖〉精湛的筆法將仕女綺麗的衣飾表露無遺,又將深宮豪門的女子心情以各種象徵手法暗藏畫中,令人難以忘懷。唐人稱其「窮丹青之妙」,作畫時長安都城眾人競觀,無不嘆其精妙,直到一千二百年後的今日,畫卷依然呈現美麗鮮豔的色彩,輕紗飄逸不減當年,呈現大唐驚豔的華服美裳,讓仕女細膩溫柔的心思為古畫藝術殿堂增添款款深情,世代流傳。